喜馬拉雅~:~電影
http://vod.fjdh.com/MPlay/4848/tudou.html?playid=tudou_1_1
導演: Eric Valli
編劇: Jean-Claude Guillebaud / Catherine Cohen (Louis Gardel)/ Nathalie Azoulai
主演: Thilen Lhondup/ Gurgon Kyap/ Lhakpa Tsamchoe
類型: 冒險 /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英國 / 瑞士 / Nepal
語言: Tibetan / 德語
片長: 108 分鐘
上映日期:
電影簡介
這是一個盪氣迴腸的傳奇。在新老領袖的交替中,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中展現生命,價值和精神。喜瑪拉雅的西北部有一個海拔五千多米的小山村。村裏的老首領霆雷的兒子剛剛在和卡瑪去取鹽的路上因事故而死,霆雷認為是卡瑪想奪頭領之位而有意讓兒子死的。卡瑪是位年輕的頭人,他不顧及傳統,提前于老人們占卜的日子領著年輕人上路了,霆雷招回了在寺院的二兒子諾爾布,帶領孫子和其他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經過千辛萬苦,趕上了卡瑪的隊伍,又經過燒鹽占卜,預測到了風暴,領著隊伍上了路,他死在了路上,臨死前把領袖的位置讓給了卡瑪。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影片,霆雷是個老牛仔一個堅強的鬥士;卡瑪是個反傳統的新型領袖;諾爾布是個喇嘛,一個畫家,虔誠于宗教,醉心於藝術。他們就生活在世界的屋脊,最與世隔絕的地方,喜瑪拉雅最深處。性格的差異老人的神秘死亡,人類極限的考驗,影片用真實自然的筆觸,把一個神秘遙遠的世界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得不感動,感動這自然的淒美,感動這人格的偉大,感動這靈魂的震撼……
仙境一般的喜馬拉雅人跡罕至、一隊雪山行旅風雪凜冽中緩緩行來,藏密梵聲如仙樂般在耳邊響起……本片是法國、尼泊爾、瑞士和英國四國合拍的劇情與紀錄大片,2000年歐洲電影最佳攝影獎提名,獲2000年度第25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音樂兩項大獎。和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它的拍攝隊伍是《微觀世界》的原班人馬,他們歷經長途跋涉1萬3500公里、深入海拔2萬7千呎竹旳高山、忍受高達65度C的日夜溫差、歷經9個月難以言喻的艱辛拍攝而成,片中的全部演員都是在臨時在當地屏選出來的藏族同胞。影片內容蘊含了深刻的寓意和啟發。展現了藏族人獨有的崇敬天地、與大自然合作的信仰及生活觀,以及人與大自然間迴圈相生的真諦。
製作本片音樂的仍是《微觀世界》的布律諾·庫萊,他憑藉本片的音樂再次獲得了法國凱薩獎及影藝學院最佳原聲帶大獎,藏族民歌與藏密梵唄的神秘氣息,再加極具氣勢交響樂,使喜馬拉雅山的風光與人情更顯無窮魅力。
佛說:“要走最難的那條路”。
哪一條路其實又容易走些?不過是艱難更讓人收穫豐滿。絕境之下喚醒人性中最高貴的美,值得尊敬與景仰。
自然之勢,永遠超越我們的思想。一棵純粹的樹,只有接近,才能看的見葉脈的分佈,心中有才能做到心中無。
沒有任何一道從不洩密的預言,此時怎麼走過的艱難,都是印證彼時的愚妄;也沒有任何一種不會癒合的傷口,雪是怎樣把我的眼睛刺傷,陽光會拯救掙扎的心靈。
只有信仰才可以挽救山窮水盡的人生,如果一種愛能夠浮現海底紅塵,那必是,糾纏之後的放手,浮華背後的純真,自然怎麼讓我們流淚,就怎麼會讓我們微笑。信仰是什麼?是自己心中的明白.
自然沒有秘密,只有機緣,生也不說,死也不說。
喜馬拉雅,這當然是關於藏地的故事。在美麗的神秘的喜馬拉亞腳下,一個半遊牧的藏族村寨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嚴冬,趕著他們賴以為生的犛牛,馱著鹽到遙遠的麥鄉換取糧食。村落的酋長在商隊的遠行中喪生,老去的酋長霆雷不甘心由卡瑪搶走孫子的首領位置,毅然決然帶著年邁的老弟兄們和兒孫踏上了艱辛的路。落後4天的他們為了趕在卡瑪之前到達,翻越了神湖旁危險重重的峭壁,證實了堅毅的意志足以戰勝一切不可能。遇見到暴風雪的霆雷執意帶著眾人上路,漫天的風雪幾乎讓每個人都喪失了信心,只有老人不屈地帶著大家走下去。卡瑪在雪地裏救了倒下的霆雷,重新啟程的早晨,老人將酋長的重任和孫子交托給卡瑪,永遠地留在了大山的懷抱.....
路是人類千百年來孜孜不倦的渴望。有了路,人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迎來了更多的融合,所以縱然道路漫長嚴苛,有勇氣的人總會堅持下去。在喜馬拉亞山脈的這條長路上,霆雷履行了自己的使命,既作為村子的首領也作為家族的首領,卡瑪懂得了尊重自然的意志,諾布看清了自己的選擇,帕桑邁上了成為酋長的第一步,佩瑪再次擁有了幸福...... 聽到諾布再被問到為何要離開寺廟回答說“要選擇最難走的道路”,眾人不禁莞爾,然而這也許就是勇者的人生,惟有知其不可而為之,才不罔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