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如果,隻有踏出的步伐在當下。
La hypothèse 裡頭有對將來的希望、有遺憾不在的假如重來、 未經證實的推測或訛傳、以及有條件促成才引發的未來;因為這麼複雜的關係,過去現在未來交織,所以整個混在一起揉麵團了嗎?
Si on peut savoir tout le futur, on ne progressera pas dans la vie. Il y a beaucoup de changements que on fera face. Si on fais un bon travail, on vivra mieux.
Si j'avais compris bien, je n'aurais pas gaspillé beaucoup de temps. Si le temps rentrait, je ferais le autre choix différent.
Si... Si... Si... ça veut dit "il y avait beaucoup de regrets dans le passé." ou "il y aura beaucoup de choses à faire."
Pas de "Si", il faut pratiquer dans le présent.
跟英文的假設語氣很像,隻是法語要加上動詞變化,一串下來弄得頭暈腦脹,雖然因為喜歡而學,可以不用那麼心切,但總覺得也要慢慢打開弄清楚,畢竟人生有許多經歷並非為了功利,也可能沒什麼意義,卻在於能否無分別的同樣盡力,沉穩面對混亂,讓心有更多力量充滿,無論完成多少,我都對自己微笑。
在這裡,感到困難不安時,常比平時更容易翻湧情緒,舉目無親的孤寂感,就像清晨入夜的低溫一樣,常常伴隨眼淚釋放慣性的緊張,知道自己就是這樣,轉念很重要,因為重點是生發主動,把重心放在如何讓困難鬆開,需要怎樣的資源或協助,開始行動,就能跳脫小孩子的習性,「做」才會知道,「難」本身並非全然真實,可以透過實做熟練而瓦解,情緒不安就能紓解,很多二元化的認知標籤,往往有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執著於虛實,都是沉陷。
我沒有升學壓力,沒有像其他年輕學子需要透過語言檢定申請學碩士,那,是什麼促使我繼續努力?
大抵是應允最初對自己的承諾,培養信靠自己的耐心與勇氣,現在還做得差強人意,在已經開始的路上,就有機會邊學邊做、越做越好,至少,開始了!
關鍵終究是「態度」決定一切;經歷會過去,隻有面對境遇時的態度,會成為左右生命的羅盤,並且一輩子跟隨人如何歷練,是祝福、還是詛咒,皆由心造。
嗯,有更多啟發的祝福要落實,一步一步更真實。